师生缅怀
【师生缅怀】
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:
先生身在书斋胸怀天下
虽然,季老去世是不可抗拒的,但最初听到这个消息,还是很震撼。因为,我们都太相信季先生本人的豪言壮语,相信他身体很好,更相信现代医学的神奇。我崇敬的一批文化老人,最终都没能跨过百岁这个坎,我们都认为季先生可以做到。可最终还是没能做到,太可惜了。
上世纪90年代初,是我们这代人状态最不好的时候。每次我在公众场合遇到季老时,他都会主动走过来跟我交谈。一般都是年轻人找老先生,没想到老先生会主动走过来跟年轻人握手言欢。他是想用这种方式,提携年轻人,改变他们的命运。季老做学问和做人的态度,对我影响很大,尽管我们研究的方向很不一样。
很多人都把他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来看待。这是因为他学问渊深,地位崇高,但也跟他最近20年的写作与言说有直接关系。除了专业做得很好,季老还走出来,对年轻人给予尽可能的支持。另外,他的散文集《留德十年》、《牛棚杂忆》等,都透露出他对现实政治的深刻反思。可以说,他是“有专业,而又不囿于专业”。
好多学者专注于自己的学问,很少关注外面的事情。季先生不一样,最近20年,之所以万众瞩目,一是他的散文写作,使得他能够与公众持续对话;再就是,季老对人类未来及文化发展,有大的判断。这些大判断,包括一些目前被误解和批评的东西。作为一个地位崇高的学者,愿意走出书斋,面对公众,下大判断,做通俗性表述,很不容易。在自己的专业研究之外,还对国家的前途、人类的命运,尤其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,时刻关注,季老的这一特点,令人钦佩。
他的很多大判断,进入大众媒体后,被漫画化了。那可是一个文化老人一辈子的思考,没那么简单。很可能,再过50年,这些思考才会被大家所理解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季老是20世纪到21世纪转折点上一个关键性的人物。他已经超越了“专家”所能达到的边界,是一个有文有学、有血有肉、胸怀天下、心系苍生的“读书人”。
清华大学研究生曲莎莎:
学长风骨浸润清华园
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研究生曲莎莎7月11日上午打开电脑就看到了这个消息,“当时第一反应是很吃惊,因为季老是清华毕业生,又是山东人,我也是山东人,所以一直对他很敬仰,也读过一些他的回忆录作品。”曲莎莎说,“季老学识渊博,做人做学问都是知识分子的标杆,他的精神风骨会影响一代代青年学生,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继承。”
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、新闻中心主任向波涛表示,季羡林先生是清华大学的杰出校友,清华师生永远怀念季羡林学长。
季羡林先生曾经就读于清华大学文学院。向波涛说:“听闻季羡林先生因病不幸逝世的消息,清华大学师生员工非常震惊,对季羡林先生的辞世表示沉痛的悼念。季羡林先生是一位品德高尚、学识渊博的学界泰斗,他的逝世是我们国家的重大损失。”
(杨晨光)
北大未名bbs网友debbywy:
愿季老一路走好
季老走了。我忽然想起四年前在外院新生大会上发言的老师讲的一个小故事来。说数年前一次迎新的时候,外院某位新生拖着大箱子在南门的路上拦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,以为他是个老校工。说老师傅,我和家长去吃个午饭,您帮我们看一下行李吧。老人欣然答应。一顿饭磨蹭回来,“老师傅”果然还在路边守着行李。一天后新生入学大会上,该同学赫然发现为自己看守行李的“老校工”就是季羡林老先生。可惜我们入校的时候,季老早已住进了医院,无缘做真正的师生。梵巴语系四年一招,2005级的人自称是季羡林的关门弟子,至于他们是否拜访过季老,是否得到过季老的亲自指点,我不清楚。四年过去,7月11日,是2005级本科毕业生离校的最后一天,这一天,我们走了,季老也走了。冥冥之中,仿佛觉得是从未谋面的季老送走了我们这一批人。
愿季老一路走好。
愿我们一路走好。
- 最新内容
- 相关内容
- 网友推荐
- 图文推荐
[高考]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《软件工程》大作业答案 (2022-04-25) |
[家长教育]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? (2019-07-14) |
[教师分享]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伸缩门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回家乡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是风味也是人间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一句格言的启示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无规矩不成方圆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(二)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贪玩的小狗 (2018-11-07) |